(批准时间:2019年 批准部门:辽宁省科技厅 主任:王宏志)
根据辽宁省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辽宁省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辽科发[2019]23号文件精神,对辽宁省科技厅财政厅2006年8月联合下发辽科发[2006]19号文件正式批准组建的原辽宁省船舶装备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评估考核,批准转型升级为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及和航运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开云官方注册 - 开云(中国)的资源和优势,研究国外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趋势,跟踪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快关键核心专业技术创新,做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维修“高、精、特”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将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工程化、产业化转化,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维修的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基地(高级船员培训、维修工程高级人才、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级人才)
2、科技兴海基地(海事、海军、海洋)
3、技术创新基地(维修、制造、设计、试验、监控、节能、减排)
4、污染治理基地(磨损、振动、噪声、污油、溢油、污水、尾气、压载水)
5、产业智库基地(船舶、海工、航运、港口、能源、交通)
已储备的研发成果:船舶装备的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化关键维修与再制造技术,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状态评价方法、轮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产品、摩擦学关键技术及产品、润滑技术及其产品、柴油机台架试验技术、油液分析及预测预警技术、可视化虚拟技术、表面工程技术、磁力耦合技术与产品、优化改造与国产化技术及产品。其中辽宁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大连市政府奖多项,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
1、轮机故障诊断及预测预警
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智能监控、船舶轴系校中、船舶有害振动与减振隔震、油液分析、振声分析、失效分析,机械装备故障诊断及预测预警。
2、摩擦学及其应用
摩擦、磨损、润滑,铁谱分析、光谱分析、颗粒计数、常规理化性能,表面与界面,状态检测、监测、监控,失效分析,故障诊断,柴油机台架试验、齿轮箱台架试验、轴承台架试验,系泊试验与航海试验。
3、维修科学与工程
全寿命维修、预防维修、计划维修、智能维修、可视化虚拟维修、现场原位维修,维修理论,维修系统,PMS与CBM,修理技术与工艺,再制造理论与应用。面向舰船维修、海洋平台维修、风电机组维修、轨道交通装备维修等。
4、船舶动力装置系统与设计
船舶轴系设计与校中、NHV、关重件优化与国产化、表面与界面工程、磁力耦合技术与产品、润滑系统与设计、燃油系统与设计、智能管理系统与设计、维修保养系统与设计、节能减排系统与设计、压载水系统与设计、再生能源系统与设计、溢油污染防治系统与设计、能效系统与设计。
5、创新、创业与创投、创融
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业模式、创业基地;创投方向、技术、项目、产品、风险;创融目标、方法、管理;船舶产业发展规划、海洋产业发展规划、航运经济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转移。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成果辐射、扩散能力和对行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1、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智能制造与智能管理;
2、舰船、汽车、机车车辆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降本增效;
3、能源领域的风电、火电、核电装备的智能监控与智能运维;
4、石油化工领域的润滑油、燃料油、精细化工产品研制、生产、运维、试验;
5、军民融合、两化融合、陆海统筹、产业规划的协同发展。
辽宁省船舶装备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1人,讲师5人,实验员2人。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委会副主任挂靠单位,积极参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工程学委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和中国振动学会故障诊断分会、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大连市环保产业行业协会的学术活动,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已承担国家自然基金4项、863项目2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十余项,横向课题数十项,形成船舶装备维修工程技术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为“一带一路”、环渤海区域船舶与海洋工程军民融合、东北老工业基地、大连市科技兴海基地建设提供高新技术支持与服务。